没有华为,就没有移动互联网第一大国,而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_天磊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没有华为,就没有移动互联网第一大国,而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2020-09-23 18:26:54  浏览:1638  作者:天磊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任正非的老家是四川,华为虽然在深圳,但业务开展是从四川开始的。


电信职工参股只是个说法,实际出资的是17个省市的电信局。


莫贝克公司成立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


合资公司的成立首先需要选举董事长,但出乎意料的是,莫贝克全体股东投票的结果是成都电信公司张总多票当选,任正非落选。


这让积极倡导筹建公司并占大多数股份的华为很难接受,谁来掌控这个承担“聚财”重任的公司无疑将决定华为的命运,参加本次会议的各邮电管理局电信公司的领导们也觉得尴尬。


没有华为,就没有移动互联网第一大国,而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为此,当晚就在用餐之地临时召开部分股东单位领导会议,最后一致通过董事长第二轮选举的决议。第二天,张总辞去董事长职务,改选任正非为莫贝克公司董事长。

而在吃饭时提出重选的是孙亚芳。


1997年,四川电信管理局由工会出资,与华为公司组建四川华为公司。到年底,华为在该省的业务合同就从上一年的4000万元猛增到5亿元,一下子涨了12倍。作为合资方,四川电信分到25%的丰厚利润。四川模式当即产生了连锁效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华为先后与天津、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组建9家合资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把华为的设备卖给合资的电信公司,这一模式让华为转眼之间成了各地电信局的“自家人”,自家人采购自家人的设备便俨然成了最合理的事情。


电信局的设备采购费用是由国家财政出,而产生的利润则可以分一部分给内部的职工,这实在是让各地局长难以拒绝的好想法。


当时的华为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通过华为合资这块跳板把国家财政的钱合理、合法地塞进了个人的腰包。这种事情,很多中国企业家都亲历过,这也是中国当时经济转型中的无奈。


对于华为来说,合资模式让它成为电信市场的垄断型供应商。在河北省,华为的业务从0一下子做到10 亿元,在山东省,则从原来的2 亿元销售额猛增到惊人的20 亿元。


从四通跳槽到华为的李玉琢出任过合资合作部的部长,是华为合资工程的主要操盘手。他回忆说,当时有的电信局甚至拆了其他公司的设备,改装华为的机器。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华为陡然做大,成为国内增长最快、利率最高的电信设备企业。1997 年,华为的销售额实现41 亿元,同比增长60%。


从一开始,华为的合资模式就受到同行的攻击,它被质疑是“不正当竞争”。


任正非曾经试图在每一个省都组建合资公司。但是由于告状的国内外企业实在太多,其中就有中兴。到1999 年之后,任正非被迫整编这些合资公司,但事实上,华为的市场目标已经实现,合资公司的使命已然完成。


从3G时代开始,华为的设备以不到外国公司三分之一的价格优势把外国公司赶出了中国市场,还占据了世界通讯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移动互联网大国。是世界上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这背后可以说华为的功劳首屈一指,也就是说,没有华为这个当年谁也看不上的小公司就没有今天中国互联网产业。


而华为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呢?


是国有电信公司的公饱私囊。没有当初华为合资公司的利益输送,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产业,阿里、腾讯只是副产品。


如果仅仅靠这种颇为可疑的商业模式,任正非和华为很可能并不会走得太远。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制的滞后以及对灰色行为的宽容让无数企业家获得了超越式的成长和惊人的利益。


而这中间隐藏着的种种毒素也同样让这些人无法从这种非正常的商业逻辑中挣脱出来。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所以国际社会的打压就是国际社会对这种公私混合模式的不兼容。


其实,华为的市场垄断也使中兴在国内没有发展空间,才远走海外,并依赖海外,才有了中兴事件。


根源不在企业,而是这种说不明白公私的体制。


一方面,我们的私企在夹缝中畸形地成长,另一方面,又被外国企业认为是举国之力。


华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其中的难处只有老任自己知道。


ICP经营许可证办理电话:400 668 6635 


有更多疑问可以添加微信咨询办理客服 点击立即咨询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什么?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